看完电影有一种很深的( de)无力感。
egger的人生聚集所有( yǒu)的苦难。小时候的痛苦来( lái)自无法选择的家庭,刚刚( gāng)迎来爱情的甜蜜就遭遇( yù)了不可抗拒的自然,看起( qǐ)来生活恢复正轨马上有( yǒu)被卷携进时代和社会战( zhàn)争的漩涡。
以至于当看到( dào)老年女教师出现的时候( hòu)感觉很不真实,就像一个( gè)一定会会破灭的童。在想( xiǎng)egger拒绝她的原因里不仅是( shì)对玛丽忠诚的爱,应该也( yě)有因为对再次突然降临( lín)的幸福的恐惧吧。
其次,egger的( de)性格非常理想化。对于接( jiē)二连三的痛苦,他依然和( hé)小时候一样坚韧,没有抱( bào)怨。因为没看过原著,不知( zhī)道导演想用这部作品传( chuán)递的是“面对痛苦依然可( kě)以坚强生活下去”的积极( jí),还是“面对无法选择及无( wú)力改变的宏大叙事,我们( men)无能为力,只能接受”。但映( yìng)后最后一个问题有人说( shuō)到类似的,关于怎么平衡( héng)egger理想化性格的坚毅和作( zuò)为个体的无力。
导演的解( jiě)释是希望影片给观众提( tí)供逃离现实世界的避难( nán)所。Egger生活的世界在不断变( biàn)化但却没有干扰到主人( rén)公的生活,即使有战争和( hé)其他变化,但男主依然是( shì)最原本的样子。
电影里也( yě)有很多展示风景的镜头( tóu),对眼睛很友好。但是可能( néng)为了讲完egger的一生,导演对( duì)他的童年以及离开家之( zhī)前的生活进行了粗糙的( de)概括,情节转变的特别快( kuài)。
最后的闪回更无力了,更( gèng)压抑了。这种个体的无力( lì)带来的痛苦是无法调和( hé)的。
导演映后跑的太快了( le) 没来得及问